综合运用最低收购价、临时收储、政策性保险等手段,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。
近年来,由于美国油气产量,尤其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产量大幅增长,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石油需求减缓甚至负增长,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取得显著进展,已经彻底扭转了能源自给率下滑的态势。当前,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与调整。
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,美国以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并采取措施,准备把美国石油进口量销减1/3,提高美国能源的独立性。美国现在石油产量年均增速达5.6%,全球增速才2%。美国化工产业以廉价的天然气为原料。1973年石油危机重创美国经济后,美国历任总统都把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持续累进地促进美国的能源独立。同时,中国要积极拓展与能源出口国的合作,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,如中亚、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,共同开发中东地区油气资源,共同开发输油输气通道项目,推动亚洲能源定价中心的形成。
这是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。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有两个要点:一是在美国本土上寻找和生产更多石油从环比看,11月份,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.86%。
分行业看,11月份,中国4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长真正要做的是为今后五年、十年长期的铁矿石供应工作。在政府部门看来,境外铁矿石开发力度仍要加大,最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深入,中国依然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,预计到2020年,铁矿石需求将达到12亿吨,其中仍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,有将近7亿吨。很多项目属于低品位,或者是磁铁矿,单位开发成本高达300美元/吨。
王建军称,这样的投资成本对中国企业提出很高要求,尤其在目前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不佳的情势下。有些地方有铁路、港口,但是能力不足。
但是,由于开发面临困难,单纯依靠企业境外开发铁矿石有难度,企业普遍呼吁政策支持。西芒杜需要修建650公里的铁路,三个25万吨的港口泊位,投资超过100亿美元。尽管中国企业在境外铁矿石资源投入很大,但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已经形成产能,大多数仍在建设之中。其次,加快现有开发建设,今后中国将确定重点的项目开发,主要是在西非、加拿大和西澳三个地区。
目前中国企业的境外铁矿石(投资)主要集中在西非、加拿大及西澳三个区域,资源量有600亿吨,中方占大概200亿吨。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,加大对企业境外铁矿石开发的政策支持。2006年以来,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铁矿石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。我们企业在境外的铁矿石,大部分是购买的矿权,还需要进一步勘探、可研,以及对环境的评估。
在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铁矿石资源中,王建军称,超过10亿吨的项目有十几个,规划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有17个。王建军表示,只有加快境外开发,才能打破垄断。
很多还在可研,价格没有出来,但是这样的成本与三大矿山竞争有劣势。再以中国企业境外铁矿石资源分布较多的加拿大魁北克为例,有铁路,但是要形成大规模的产能,需要修建新铁路,扩大港口。
王建军透露,目前政府部门在制订政策,加大境外铁矿石开采的政策支持力度。虽然目前境外铁矿石开发遇到种种问题,但在政府部门看来,境外铁矿石开发不能因此停下,不能因为短期经济形势变化而放缓。据王建军介绍,近五年来,铁矿石资源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。王建军表示,首先,中国企业要联合国内其他有实力的企业,加大资金投入,并加大可研、充分论证,在产品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投产。2010年7月29日,中铝与力拓就西芒杜铁矿项目,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西芒杜联合开发协议,双方成立合资公司,共同开发西芒杜项目。以中铝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为例。
品位较好的铁矿石,要形成1000万吨产能需要投资20亿美元,而低品位的项目则需要30亿美元,加上铁路、港口等建设又要投入几十亿。在项目前期,要投入很多资金。
在王建军看来制约形成产能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,基础设施的建设,包括水、电、铁路、港口等。预计需要修建800公里铁路,需要几十亿美元的投资。
此外,王建军表示,项目成本普遍较高,也制约了境外铁矿石的开发进程。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在12月8日召开的2012铁矿石发展高端论坛上,做出这一表述。
力争在今后十年进一步加大海外开矿力度,争取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增供应能力。王建军表示,企业在开放中也遇到很多问题。有些地方是基础设施需要重新建设。王建军称,从投资来看,一些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,要远高于矿石生产环节的投资。
由于基础设施需要巨大投资,中国政府也意识到,目前中国企业实力有所不足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.4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.03个百分点(猪肉价格下降0.3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.01个百分点)。
其中,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2.4%,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1.7%,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.9%,西药价格上涨0.5%。其中,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5.0%,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3.9%,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1.5%,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1.1%,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.2%。
消费品价格上涨1.9%,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.3%。据测算,在11月份2.0%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,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.3个百分点,新涨价因素约为1.7个百分点。
最新一期财新调查中,来自20家金融、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,对11月中国CPI同比涨幅的预测均值为2.1%,高出10月实际值0.4个百分点。鲜果价格下降3.8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.08个百分点。11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.1%。11月CPI中,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.0%,非食品价格上涨1.6%。
消费品价格上涨0.3%,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.3%。一、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11月份,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.0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.95个百分点。
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.8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.14个百分点(猪肉价格下降11.5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.41个百分点)。1-11月平均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.7%。
鲜果价格下降1.1%,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.02个百分点。11月份,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。